close

  向污染宣戰,“無人機”也出場了。據媒體日前報道,環保部門在揚州開展無人機遙感監測,今後我省打算在全省推廣利用無人機進行環境監測和執法,如遇企業偷排而環境執法人員無法進入時,無人機將悄悄飛進企業取得鐵證,讓排污企業無話可說。
 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。將高科技無人機用於環保事業,彌補監管不足,初衷是好的。但據媒體報道,其價格在“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”,全省推廣,支出不菲。更為關鍵的問題是,我們真的缺乏發現污染問題的手段和途徑嗎?
  最近,央視接群眾舉報,曝光泰州某化肥企業暗中排污行為,其中暗訪的鏡頭畫面,清清楚楚。今年2月,人民日報曝光灌雲縣某企業偷埋固體廢料,從報道中我們看到,舉報人舉報兩年多,而環保部門通報後,企業固體廢料仍未被有效處置,一拖兩年之久。這些事件經中央媒體曝光後,有關方面才高度重視介入查處。值得思考的是:媒體也沒有“無人機”,為何就能獲取這麼多“一手材料”呢?實際上,當地群眾的舉報一直未斷過,下轉A4版
  上接A1版 只不過一直未引起有關方面重視,或者即使知道了,也是睜隻眼閉隻眼。
  從目前許多曝光的污染事件看來,我們並不缺乏發現污染的技術手段和舉報線索,也不缺乏各種嚴格的法律法規。實際上,群眾對身邊各種污染行為的監督和舉報,一直都在進行著。因為關係著切身利益,所以對於污染問題,尤其是企業偷排行為,群眾的眼睛最為雪亮。發動群眾監督、重視群眾舉報,是最為快捷高效的途徑。人民監督的汪洋大海,恐怕比再先進的“無人機”都要高效管用。
 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“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,堅決向污染宣戰。”我們與污染之間,打的既然是一場“戰爭”,人的作用應更為關鍵。毛澤東同志曾言,“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,但不是決定的因素,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。”因此,當務之急是發揮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“人”的作用,激發群眾參與的熱情,只有這樣,先進裝備才能如虎添翼。否則,再多的先進裝備都只能是花了錢做做樣子、充充門面而已。因此,我們向污染宣戰,切不可對“無人機”這類先進裝備寄予過多期待。而應立即進入“作戰”狀態,即在政府履行監管職能上下真功夫,在嚴格執法上下大力氣。對那些違法偷排、傷天害人的行為,政府部門當絕不手軟,堅決予以懲處;對那些熟視無睹、監管不到位的監管者,有關方面更要嚴肅追查責任。
  不必諱言,一些污染企業之所以敢於明目張膽排污或偷偷排污,正是因為他們知道有些地方“鐵律嚴規”無人執行,或者即使懲處也是不痛不癢。如何通過嚴格執法,讓一些企業不再敢以身試法;如何通過監督問責,讓“失職瀆職”不再免於懲處,則是我們需要好好反思的。想辦法讓“鐵腕”真正硬起來,讓“高壓線”通上“高壓電”,形成真正有效的帶電“防護網”,哪怕無人值守,各種污染行為也自然不敢輕舉妄動。  (原標題:向污染宣戰 不能依賴“無人機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j53ojykz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