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10月31日電2012年9月即已啟動的中國國澎湖民宿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(即“萬人計劃”)第一批入選名單最近出爐,而選拔標準引發熱議。美國《僑報》今日刊發文章稱,現在已經不是一個蘋果砸頭能砸出名堂的時代,歐美日的諾獎獲獎史已經說明,科研不可能回到手工作坊單打獨鬥的時代。在中國國情之下, “萬人計劃”,一點都不矯情。
文章東森房屋摘編如下:
“萬人計劃”第一批入選名單最近出爐,而選拔標準中有關“第一層次(共分三個層次)100人”的表述——要求“具有衝擊諾獎、成長為世界級襯衫科學家的潛力”,引發熱議。“衝擊諾獎也要組團了?”“跟國足一樣,舉國體制沒戲!”“太功利!”你一言我一語,讓“萬人計劃”不免顯得有些矯情。
“21世紀什麼最貴?人才”,一句電影臺詞,未嘗不是眼下這個地球村的共識。美國、歐洲、日韓、印度、巴西等等,無不在引才上挖空心思,宿霧奧巴馬極力推動的移民改革方案,更是極具競爭力。
早在1994年,就由中科院組租房子織了“百人計劃”,在納米、基因、地質等多方面 “收編”了千餘名海內外學者;繼而在2008年,又由中組部領銜啟動“千人計劃”,“收編”了數千名海內外學者,成果得以擴大,大家熟知的楊振寧教授,便是這次引才引來的。到如今再推出“萬人計劃”,可說是水到渠成,亟需全民力挺。
“萬人計劃”自然想“更上一層樓”,不僅擴大範圍,還提高標準。而以拿諾獎作為評價高端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,正是對“中國科研”四字的負責。
以諾獎作標準沒什麼不好,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。細覽“萬人計劃”第一層次科學家的名單,像“首次在實驗上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”的中科院院士薛其坤等,誰敢斷言他們就不能摘諾?
至於“國家隊不可能”一說,現在已經不是一個蘋果砸頭能砸出名堂的時代,歐美日諾獎史已經說明,科研不可能回到手工作坊單打獨鬥的時代,而是要靠雄厚的資金和先進的設備。在中國國情之下,舍“國家隊”無它。
“萬人計劃”的最大挑戰就在於大陸科研體制的腐敗。如何塑造一個“唯學是舉”的科研體制,最近引起熱議的中國官方智庫提出的“383改革總路線方案”,提到鼓勵自由探索、大學去行政化、改革科研經費支持方式。當然,還是要看即將揭幕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具體改革方案。
這麼說來,“萬人計劃”,一點都不矯情。 (原標題:美國華媒:中國“萬人計劃”不矯情)
- Feb 14 Fri 2014 11:12
美國華媒:中國“萬人計劃”不矯情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